你还有未签合同    立即前往    稍后再说

短信登录 密码登录

未注册的手机,验证后即完成注册

获取验证码

登   录

登录表示同意《金英杰用户使用协议》

其他登录

     

注册金英杰账号

请输入符合要求的密码

获取验证码

完成

会员需知

恭喜您成为金英杰会员,您将享有如下权益:

  • 观看,下载免费网课
  • 加入教辅QQ群
  • 在线学习直播课程
  • 在线购买图书、学习包
  • 电话咨询面授班次
  • 关注金英杰微信公众号
  • 收听、下载金英杰喜马拉雅音频电台课件
  • 随时随地登录金英杰移动端

金英杰医学

中医执业医师

全国
  首页 > 中医执业医师 > 考试动态 > 资讯详情

中医笔试考点

来源:       点击数:156      更新时间:2025-01-21

1.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 医学科学

2.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形成时间 —— 最迟在战国秦汉时期。

3.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实践基础 —— 长期医疗经验的丰富积累和总结。

4.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文化基础 —— 古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相互渗透。

5.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标志 —— 《黄帝内经》的问世。

6.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确立标志 —— 《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7.金元四大家 —— 刘完素张从正李杲朱震亨

8.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 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9.整体观念的内容 ——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10.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的主要体现 —— 五脏一体观;②形神一体观

11. —— 即疾病,是致病邪气作用于人体,人体正气与之抗争而引起的机体阴阳失调、脏腑组织损伤、生理机能失常或心理活动障碍的一个完整的异常生命过程。

12. —— 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

13. —— 即症状和体征的总称,是疾病过程中表现出的个别、孤立的现象

14.辨证 —— 是在认识疾病的过程中确立证的思维实践过程

15.论治 —— 是在通过辨证思维得出证的诊断的基础上,确立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16.同病异治 —— 指同一种病反映出的证候不同,因而治疗也就有异。

17.异病同治 —— 指几种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变化过程中出现了大致相同的病机,大致相同的证候,故可用大致相同的治法和方药来治疗。

18. —— 又称精气,—般泛指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是构成人类的本原。

19.精的概念源于 —— 水地说”。

20. —— 在古代哲学中,指存在于宇宙之中的无形而不断运动的极细微物质,是宇宙万物的共同构成本原。

21.气的概念源于 —— 云气说”。

22.精气 —— 是生成天地万物及人类的原始精微物质,亦是万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共同物质基础和客观存在

23.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 ①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②精气的运动与变化③精气是天地万物的中介④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24.气运动的形式 —— 主要有等几种。

25.阴阳的含义 —— 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26. —— 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凝聚的、寒冷的、晦暗的、抑制的。

27. —— 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弥散的、温热的、明亮的、兴奋的。

28.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 —— ①是阴阳属性可互相转化②是阴阳之中复有阴阳③是因比较的对象的改变而发生改变。

29.昼夜阴阳属性 —— 上午属阳中之阳,下午属阳中之阴,前半夜属阴中之阴,后半夜属阴中之阳。

30.四季阴阳属性 —— 夏天属太阳(阳中之阳),秋天属少阴(阳中之阴),冬天属太阴(阴中之阴),春天属少阳(阴中之阳)。

31.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 对立制约互根互用交感互藏阴阳消长阴阳转化自和与平衡

32.对立制约 —— 指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体中的相互斗争、相互制约和相互排斥。

33.阴阳互根 —— 指一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着的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

34.阴阳互用 —— 指阴阳双方具有相互资生,促进和助长的关系。

35.阴阳交感 —— 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亦即发生相摩、相错、相荡的相互作用。

36.阴阳互藏 —— 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包含着另一方,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37.脏腑之阴阳 —— 为阳中之阳,为阴中之阳,为阴中之至阴,为阳中之阴,为阴中之阴。

38.气息分阴阳 —— 语声高亢洪亮、多言而躁动者,多属实、属热,为;语声低微无力、少言而沉静者,多属虚、属寒,为

39.脉象分阴阳 —— 寸为阳,尺为阴;至者为阳,去者为阴;数者为阳,迟者为阴;浮大洪滑为阳,沉涩细小为阴。

40.八纲辨证 —— 表证、热证、实证属阳;里证、寒证、虚证属阴。

41.阳偏盛(实热证) —— 热者寒之

42.阴偏盛(实寒证) —— 寒者热之

43.阴偏衰 —— 产生“阴虚则热”的虚热证,治疗当滋阴制阳(阳病治阴)

44.阳偏衰 —— 产生“阳虚则寒”的虚寒证,治疗当扶阳抑阴(阴病治阳)

45. —— “木曰曲直”,生长、升发、条达、舒畅。

46. —— “火曰炎上”,温热、上升、光明。

47. —— “土爱稼穑”,生化、承载、受纳。

48. —— “金曰从革”,沉降、肃杀、收敛。

49. —— “水曰润下”,滋润、下行、寒凉、闭藏。

50.相次序 ——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51.克我者 —— 所不胜

52.我克者 —— 所胜

53.五行相乘 —— 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胜过度制约克制

54.五行相侮 —— 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不胜反向制约克制

55.母病及子 —— 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异常,累及其子行,导致母子两行皆异常。

56.子病及母 —— 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异常,累及其母行,终致子母两行皆异常。

57.五色对应五行 —— (木)、(火)、(土)、(金)、(水)。

58.五味对应五行 —— (木)、(火)、(土)、(金)、(水)。

59.五脏对应五行 —— (木)、(火)、(土)、(金)、(水)。

60.五行相生 —— 基本治疗原则“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治法有滋水涵木法、益火补土法、培土生金法和金水相生法四种。

61.五行相克 —— 基本治疗原则是抑强扶弱。治法有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和泻南补北法四种。

62.指导情志疾病的治疗 —— 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63. —— 既是六腑之一,又为奇恒之腑

64.藏象 —— 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以及与自然界相通应的应时而表现于外的生理现象。

65.脏腑分为 —— 脏、腑和奇恒之腑三类。

66.五脏 —— 心、肺、脾、肝、肾。共同的生理特点是化生贮藏精气,。

67.六腑 —— 胆、胃、小肠、大肠、膀胀、三焦。共同的生理特点是受盛传化水谷

68.奇恒之腑 —— 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69.的生理功能:主血脉藏神

70.心主血,指的是心气能推动血液运行;心有生血的作用。

71.肺的生理作用:主气司呼吸主行水朝百脉主治节

72.肺主一身之气,①宗气的生成;②对全身气机的调节作用

73.肺主治节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治理调节呼吸运动;二是调理全身气机;三是治理调节血液的运行;四是治理调节津液代谢

74.将脏腑代谢后产生的浊液下输于膀胱,成为尿液生成之源,指的是肺主肃降

75.为娇脏,不耐寒热燥湿诸邪之侵;外感六淫之邪从皮毛或口鼻而入,常易犯肺而为病。

76.的生理功能:主运化(食物、水液)、主统血。

77.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而不溢出脉外因为脾的统血作用

78.的生理特性:脾气上升喜燥恶湿脾为孤脏

79.的生理功能:主疏泻主藏血

80.肝失疏泄的病机:①肝气郁结,疏泄失职。②肝气亢逆,疏泄太过。③肝气虚弱,疏泄不及,升发无力。

81.肝藏血的生理意义有以下六个方面:①涵养肝气②调节血量③濡养肝及筋目④化生和濡养魂,维持正常神志及睡眠⑤为经血之源⑥防止出血。

82.肾的生理功能:藏精主水主纳气

83.肾主纳气可以保持吸气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浅

84.肝肾的关系 —— 精血同源”。

85.小肠的生理功能:受盛化物、泌别清浊、主液 —— 利小便以实大便

86.心与小肠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

87.奇恒之腑 —— 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88.气的功能:推动与调控、温煦与凉润、防御作用、固摄作用、中介作用。

89.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元气,为三焦的通路

90.卫气行于脉外;营气行于脉中。都是由水谷精微化生。

91.血液的生化之源是水谷精微肾精

92.与血液生成相关的脏腑是

93.津液的功能:滋润濡养、充养血脉、维持人体体温相对恒定。

94.“吐下之余,定无完气”体现的是气随津脱

95.“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体现的是津血同源

96.相表里的阴阳两经交与四肢末端

97.同名手足阳经交于头面部

98.十二经脉是气血运行的通道。

99.奇经八脉可以统率联络调节十二经脉

100.痛在两侧 —— 少阳头痛;痛在头后 —— 太阳头痛;痛在巅顶 —— 厥阴头痛。

101.冲脉为“十二经脉之海”、“五脏六腑之海”、“血海”。

102.督脉为“阳脉之海”;任脉为“阴脉之海”。

103.影响体质的因素:①先天禀赋②年龄因素③性别差异④饮食因素⑤劳逸所伤⑥情志因素⑦地理因素⑧疾病针药及其他因素。

104.体质的特点:先天遗传性、差异多样性、形神一体性、群类趋同性、相对稳定性、动态可变性、连续可测性、后天可调性。

105.痰湿体质者宜健脾芳香化湿,忌阴柔滋补。

106.六淫共同的致病特点:外感性季节性地域性相兼性

107.寒邪最易导致疼痛。

108.燥邪易伤损伤肺津,致干咳少痰。

109.风邪善行数变,主要症状有行痹、游走性关节疼痛,风疹等。

110.风为百病之长,常兼它邪而伤人致病。

111.湿邪:重浊、黏滞、趋下。112.暑性升散,易扰心神,易耗气伤津。

113.火邪易扰心神,易伤津耗气,易生风动血、易致疮痈。

114.疠气的致病特点:①发病急骤,病情危笃;②传染性强,易于流行;③一气一病,症状相似

115.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下,思则气结。

116.痰饮的致病特点:①阻滞气血运行;②影响水液代谢;③易于蒙蔽心神;④致病广泛,变幻多端。

117.瘀血的致病特点:①易于阻滞气机;②影响血脉运行;③影响新血生成;④病位固定,病证繁多。

118.瘀血致病的症状特点:刺痛拒按夜间痛甚部位固定出血色紫黯肌肤甲错

119.疾病发生的基础:正气不足;发病的重要条件:邪气

120.亡阴:手足虽温而大汗不止、烦躁不安、心悸气喘、体倦无力、脉数疾躁动。

121.亡阳:冷汗淋漓,面色苍白、四肢逆冷、精神萎靡、脉微欲绝等。

122.气机的失常包括:气滞、气逆、气陷、气闭、气脱,不包含气虚。

123.气血关系失调包括: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气不摄血、气随血脱、气血两虚。

124.津液与气血关系失调包括:水停气阻、气随津脱、津枯血燥、津亏血瘀、血瘀水停。

125.肝阳化风常见临床表现:轻者可见筋惕肉、肢麻震颤、眩晕欲仆,或见口眼㖞斜、半身不遂。严重者则因血随气升而发卒然仆倒,或为闭证,或为厥证。

126.热极生风常见临床表现:在高热不退基础上出现惊厥、抽搐、鼻翼扇动、目睛上吊、神昏谵语等。

127.阴血风动常见临床表现:筋挛肉瞤、手足蠕动等动风症状,并见低热起伏、舌光红少苔、脉细如丝等阴气衰少表现。

128.阴虚生风常见临床表现:见肢体麻木不仁,筋肉跳动、甚则手足拘挛不伸等症。

129.治未病包含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130.正治(逆治)包含: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131.反治(顺治)包含: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132.剧吐、频繁呕吐、二便不通等急症应采用急则治标的方法。

133.三因制宜包含: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


责任编辑:

下载医学APP

听医学好课 高效备考

刷金题,记口诀

下载金题库APP

刷好题 强记忆

关注官方公众号

资讯、福利 不错过

上一篇:中医诊断学考前必背81考点

下一篇:中医临床20条考点整理,必看!

更多学习平台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 移动端官网
    移动端官网
  • 腾讯课堂
    腾讯课堂
  • 喜马拉雅音频
    喜马拉雅音频

如何购买
会员功能
积分兑换
退款制度
题库使用指南
课程与图书
精彩专题
在线咨询
意见反馈
支付方式
关于我们
公司介绍
法律声明
关于我们
客服电话:400-606-1615
  • 微信关注

    微信关注

  • 移动官网

    移动官网

  • APP下载

    APP下载

  • 音频听课

    音频听课

Document